經期來就怕血流成河?中醫:3方法讓「姨媽」穩定

  2024-04-09 08:30:00 |   573

女性生理期就像一張每個月的健康檢查報告,隨著外在環境變動與內分泌等影響,過早或過晚都令人擔心是否健康亮了紅燈?從月經週期、行經天數、經量、行經順暢度、是否經痛、經血質地、味道等,都是中醫師診斷女性健康的依據。

正常的月經以5天為一週期結束,量多時平均2~3小時更換一片衛生棉,一天約換6~8片,無血塊,沒有太重的腥味,顏色鮮紅就算是健康的月經。但是如果一天要更換10片以上、經血常弄髒衣褲,每次伴隨貧血頭暈症狀,就是經血過多;相反地,如果一天只需換2片衛生棉,甚至經血只有幾滴,經期1~2天就結束,代表經血過少。

 

月經量變少或行經期變短

情緒是月經量變少變短常見的影響因素,長期高壓的環境會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的功能,造成女性荷爾蒙不穩及卵巢排卵異常,進而導致月經紊亂。除了女性賀爾蒙外,甲狀腺異常也是破壞月經穩定的兇手,中醫診斷腎陽虛的女性經常伴隨甲狀腺機能低下,進而引起卵巢的荷爾蒙分泌異常及排卵異常,導致月經延後、不孕、流產等,甲狀腺機能低下中醫常使用補腎藥如仙靈脾、淫羊藿、肉從蓉來改善月經延後的症狀。

圖/擷取自FREEPIK

月經量變多或行經期變長

中醫體質診斷為血熱,常見病因為子宮肌瘤、子宮肌腺症、子宮體瘜肉等,如果伴隨腥味重,喝酒、常吃油炸食物或甜食造成的飽和脂肪酸、反式脂肪酸及高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,進而形成血熱體質。血熱主要症狀有經量多、經色鮮紅或深紅、質地粘稠、口渴、喜飲冷、心煩多夢等情形。中醫使用生地、黃芩、黃柏、白芍、山藥、炒地榆、槐花等用藥來治療血熱體質。

月經期量忽大忽小不穩定

子宮收縮肌群不穩定導致經血量忽大忽小,常見原因包含手術或感染引起的子宮沾黏、子宮肌瘤、子宮頸糜爛、子宮內膜癌等。中醫以調肝血、滋腎陰,幫助氣血平衡,改善子宮循環系統及免疫平衡,來穩定子宮肌群穩定收縮。

穩定好心情、穩定體重、穩定作息,是月經好成績三個主要因素,適度透過運動,除了可以釋放精神壓力外,也是行氣活血良方,每天養成運動習慣至少30~40分鐘,能讓氣血流暢、提高新陳代謝能力及免疫力外,也是月經好成績的得分關鍵。

 

本文由周宗翰授權提供,未經同意請勿轉載。

翰鳴堂

延伸閱讀

確診後嗅覺喪失好焦慮!中醫:針灸、食補「兩方法」能改善

小林製藥紅麴致腎病?專家揭「這」毒素傷腎 3成分替代降血脂

你可能會喜歡 | 粉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