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了解脫水:症狀、風險、診斷、治療與預防方法

  2023-07-24 13:55:00 |   1,102

脫水是指當身體流失的水分超過攝取量時所發生的狀況。這種水分不平衡會干擾血液中鹽分、礦物質和糖分的濃度,影響身體正常運作,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風險。不論年齡,脫水都可能影響任何人。我們每天透過呼吸、排汗、排尿和排便損失水分,若未能補充足夠的水或清潔液體,便可能導致脫水的發生。

脫水症狀─ 辨識脫水:常見症狀與警訊

脫水的症狀包括極度口渴、頭暈或頭昏、心悸、尿液排出量減少、口乾舌燥、尿液呈深黃色、肌肉虛弱和皮膚乾燥。若出現這些脫水症狀,應儘快就醫,因為脫水雖然常見,但不治療可能帶來嚴重後果。若出現發燒、持續腹瀉超過2天、尿量減少、意識不清、虛弱、無法集中注意力、昏厥、胸痛或腹痛等症狀,更應立即通知醫師。

脫水風險因素─ 誰容易脫水?五大高風險族群

脫水通常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所引起,其他風險因素包括氣候、活動和飲食。持續腹瀉、嘔吐或患有糖尿病等會使水分流失的疾病也會引發脫水。特別是五大高風險族群更容易出現脫水症狀,包括嬰幼兒、老年人、患有糖尿病、腎臟病或酒精成癮的患者、運動員和粗重勞力工作者。

脫水診斷─ 判斷是否脫水的方法與檢測指標

要診斷脫水,醫師可以根據某些生理症狀,如方向知覺喪失、低血壓、心悸、發燒及皮膚失去彈性,來判斷是否脫水。透過血液檢查可以知道腎臟是否功能完善,也能確認體內鈉、鉀及其他電解質的濃度。尿液分析對脫水診斷來說也很有用,因為脫水患者的尿液顏色會較深且較濃縮。對於嬰兒,醫師通常利用他們頭部的柔軟處(囟門)、流汗狀況及肌肉特性來確認是否脫水。

脫水治療─ 如何有效補充流失的水分及治療方法

治療脫水的首要重點是補充流失的水分,需大量飲用液體,如水、檸檬水及果汁等,但要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或氣泡飲料。嬰幼兒不應該喝清水,而是建議使用含有鉀、鹽及糖的口服脫水補充液來恢復體內液體平衡。嚴重的脫水狀況則需要立即就醫或通知醫師以獲得適當的藥物治療,包括止瀉藥、止吐藥及退燒藥等。

圖/檸檬水可補充流失的水分。(擷取自pixabay)

預防脫水─ 有效預防脫水及其他熱傷害症狀的方法

除了補充水分外,還需補充電解質。善用糖和鹽在家就能自行製作補充液。預防脫水及其他熱傷害症狀至關重要,特別是對於高風險族群。定期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,並避免暴露在高溫環境下,是有效預防脫水的方法。

 

延伸閱讀

蜂膠的功效驚人?醫師親揭4大功效,天然營養成為免疫力的秘密武器

「綠色循環再製」如何打造台灣成衣產業的永續未來

你可能會喜歡 | 粉健康